【喆园·师韵】只有“深度理解” 才能“高阶迁移”——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全体教师《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学习交流会
【喆园·师韵】只有“深度理解” 才能“高阶迁移”——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全体教师《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学习交流会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修养,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常态,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于2024年2月20日开展了寒假学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结合单元教学设计,探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悟。
三维度,明确目标
丁叶雯老师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分享了自己关于明确预期学习目标方法的思考与见解。她结合书中G、U、Q、K、S的概念,剖析了预期学习结果的内涵,应当从原先较为单一的知能层面提升至掌握知能、理解意义与学习迁移立体层面。
王悦老师以“思‘次序’,明‘目标’”为主题分享了本书的阅读感受,教学设计要明确学习任务的优先次序,明确大概念,并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
六侧面,促进评价
肖瑶老师对如何基于理解的六个侧面开发单元评价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针对理解的六个侧面和迁移的四个程度结合一年级下语文的第一单元内容进行了评价设计,最后给出了一份详尽的评价标准。
范之然老师基于理解的六侧面维度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谈了谈如何开发单元评价任务,作业设计可以在基础--巩固--提高--拓展四方面逐级体现,给了她在未来教学中作业设计很深刻的启发。
七要素,优化设计
胡文灿老师从“whereto——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设计?”角度进行分享,她阐述了“whereto”设计理念的含义,就WHERETO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读书心得,以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尝试用“whereto”的设计理念进行学习设计。
谢佳珂老师对何为WHERETO、如何用它来进行教学设计两个问题进行了阐释,她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为例明确单元的核心问题:怎样平均分,分析每一课时的大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依托关键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思逆向,以终为始
孟凡娥老师阐释了逆向设计的整体理念,“以终为始”,明确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结合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1 In class,开展了逆向设计实践: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这个大主题,子主题“学校和学校生活”。她以课堂为故事背景,通过常见的课堂指令Stand up, sit down,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祈使句”的用法。
明“理解”,“翻转”次序
姜磊鑫老师面对如何理解“理解”这个问题,提出在体育学科中要实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应该明白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又是怎样的,只有将这些问题了然于心,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做一个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
学科+,形成融合
陶超老师结合“信息+”跨学科融合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介绍了什么是跨学科融合以及我们当下为什么要做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然后从书中所提到的一个好的问题更易产生丰富的关联,并且列举了基于“信息+”的跨学科融合活动的实例,展示了如何从实际的问题出发,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台上分享的几位教师,台下的教师也积极参与,一起参与讨论、分享观点,真正起到交流研讨、共同学习的作用。
任丽芳校长在每一环节交流中均进行点评,促进教师反思和迁移运用,她指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终为始”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看将“评价”从传统的教学最后阶段变为教学前的评估证据集,从内容上更应从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三个层面实现素养目标立体化,进而从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作为评估蓝图,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兴趣点,依据学习层次表征,实现多模态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以书为伴,师者先行。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带给大家很多的感触,有思考,有启发,有共鸣,有默契,有茅塞顿开,有动力……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为我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的教师将继续通过阅读充实生活,丰富思考,并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