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园·师韵】坚持素养导向 创新开展“10%” ——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教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会
【喆园·师韵】坚持素养导向 创新开展“10%” ——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教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教师齐聚一堂开展本次“坚持素养导向 创新开展'10%’”研讨会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分享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经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PART.01
教师案例情况反馈
一小叶凌老师和二小李茜老师在教师案例情况反馈环节中,分别对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老师们提交的案例进行了详细汇报。介绍了案例的格式体例要求,重点强调了规范性。随后,分析了案例中的亮点,例如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模型、项目化学习设计六维度等。提交的案例充分展示了两校老师们展示了丰富的教学实践。
PART.02
跨学科项目案例研讨
(1)目标与素养板块
一小李茂老师围绕“秋叶变色”问题展开跨学科设计,结合科学、语文和美术三学科,实现“观察→论证→表达”的思维进阶。设计分为四个阶段:现象捕捉、假设生成、实证分析和逻辑表达,最终形成《秋叶变色分析报告》和《树叶故事手册》等成果,强调跨学科协作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小校长助理杨琼通过介绍一小展开的“玩转水世界”超学科项目化活动,围绕从知识到生活、从生活到知识的双向转化展开。活动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核心知识,同时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知识运用的项目原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注重跨学科整合,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二小谢佳珂老师围绕《智种芽苗菜》项目通过跨学科探索,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手段探究小麦芽苗菜的生长因素。项目目标包括了解植物生长条件、掌握实验技能、运用AI工具分析数据,并通过创意展示研究成果。脚手架策略为学生提供学习模板、资源支持和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过程与实施板块
二小周晗老师以“粽叶里的奇妙课堂”为主题,分享了跨学科教学案例。案例基于一年级课文《端午粽》,通过传统文化感知、劳动实践、科学探究、艺术创作和AI赋能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设计背景强调了学生好奇心强但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和实践能力,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创新方法。
二小孙姝老师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认识观察、观察周围事物、完成单元习作以及迁移运用。通过立足课本、生活实践和阶段性成果展示,学生能够将观察能力运用到后续学习和生活中。还以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和第七单元练笔为例,强调了观察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评价板块
一小丁叶雯老师探讨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即时评价、单元学习评价和单元综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和项目式作业,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展示了评价体系的完整框架和实施路径,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评价策略。
一小校长助理李平围绕《送给童年一本书:用故事点亮成长之路》案例展开反思与优化。通过出版故事集,学生为真实读者创作,提升阅读能力、创意表达和跨媒介整合能力。教师重构课程设计,深化过程性评价和技术融合,推动家校协同。优化路径包括真实学习任务设计、跨学科整合、技术应用深度介入和差异化教学改进,形成可持续的班本课程与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PART.03总结
研讨会最后,任丽芳校长对本次研讨会汇报的老师们给予了恰当的评价与中肯的建议,针对每个项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一一点评,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深入思考。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为南京一中江北一小和二小的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也为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探讨,教师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进一步明确了跨学科融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未来,两校将继续深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