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喆园·双月谈】“在地化”:生成学校管理实践智慧的新质 ——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举办第三期学校行政管理论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5 08:59:27 浏览次数: 【字体:


【喆园·双月谈】在地化:生成学校管理实践智慧的新质 ——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举办第三期学校行政管理论坛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句这样的哲理话语: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在地化” 既是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贴近本源的实事求是,也是把理想照进现实的实践路径。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管理团队坚持“在地化”,巧妙结合学校的前瞻性项目和省级课题研究, 将研究与师生活动深度融合,“在地化”彰显综合育人成效。

春生万物,校本扎地。4月7日下午,一小二小的全体行政齐聚南京一中江北二小四楼会议室深入探讨学校管理团队在各项实践活动任务中如何在“在地化”设计、“在地化”落实、“在地化”考评,管理层面应如何激发“在地化”实践智慧,真正实现学校发展良性循环。此次活动由任丽芳校长主持,特别邀请到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唐小俊博士莅临指导。

906ceda5118c409a8da9cccb57d5a928.Jpeg

 

01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

可感化与可质化的范式变革

唐博士界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背景、具体语境、价值含义以及历史演变过程来把握,目的是探寻一种灵活地“看”与“问”的方式,实现研究视角与基本立场的转向。希冀教师团队研读《理想国》,从理论层次为教育实践保驾护航,解放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拓展教育实践的行动疆界。

02资源对话 活力向前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与经验。一小的行政团队对开学两个月以来项目的创立、开展、成效进行了论述汇报,与二小资源对话。

一小校长助理杨琼《从“外输入”到“内打破”》为主题,总结了一小在地化研究之路。她对学校从”课程故事“入局,初步尝试在地化研究,到近期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活动推进研究的深入落地,进行了细致讲解。一小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庆元宵 创彩灯“和”花花校园“花朝节两项项目化学习活动,指向目标达成开展逆向设计,明确挑战子任务,通过各学科融合建立学校课程共同体,以项目手册中的全过程评价推动教学评一致,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真正落地。后期,一小将继续研、立、创,努力生成学校发展新质。

一小校长助理李平《内塑·蝶变:在“蜕变”过程中成长》为主题,阐述了学校“嘤鸣浦上”教师研修与教科研提升的“在地化”思考。她分析了“嘤鸣浦上”成立2周年的现状,同时对教师的现实状态和未来成长需要进行了剖析。她提到,教师研修要基于理解,真正为教师减负,要基于平台,真正提教师能力,要基于发展,真正促教师成长。

课程教学处张韫主任《从项目化任务群跨出学习精彩》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寒假作业的在地化设计和落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的寒假作业以甲辰龙年为主题,设计出科学➕创创龙、阅读➕聪聪龙、健体➕康康龙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中学习、发现、创造。最后,张老师还对今后的假期作业设计提出了思考和研究,她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的体验式作业、自主式作业、创新式作业和综合性作业,让学生从多种维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学生发展处吕静思主任《项目活动绽新芽 花花校园彩彩彩》为题就学校开学以来的的两次大型活动进行汇报。首先她介绍了元宵节创彩灯活动从策划到落地实施的过程,她指出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别于传统活动,学生从班级集思广益中产生独特的创意;在用废旧材料同心协力创作的过程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在现场的展示时凸显表达能力。接着她指出学校的花朝节活动是以花朝节为契机,让学生从课堂走进校园,通过融合课堂、整合资源、团队协作、用心创造,积极探寻与自然的对话。通过一系列跨学科实践活动,塑造了学习的新样态,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两次活动后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逐渐发生转变,对项目化学习活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日后,学生发展处将加强教师智慧的引导,继续有效落实项目化学习在地化实践研究。

03 强化建设 提升质量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不仅要求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还要求用好社会大课堂,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的落实要求进入了新阶段,南京一中江北二小围绕新建校的协同发展在挖掘学校的内涵项目方面作出了艰苦的探索。

二小副校长李雁首先将学校“科技+”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复盘,纵向层面,“学科+”从内容上可以是学科+思政类、科学类、劳动类、艺术类跨学科学习活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统摄下,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理解;横向层面从“学科+生活”“学科+学科”“学科+活动”三个方面分享了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学校以社团的新进开发为点上的扩大,到“科技+”元宵节项目化学习、“科技+”:种植圈的小 idea 等项目式活动的开展为线上的延伸,再到“15分钟学习圈”校内、校外学习资源的拓展,巧妙结合学校的前瞻性项目和省级课题研究, 将研究与师生活动深度融合,“在地化”彰显综合育人成效。

6d7fa42344604a288355c1bfcaedcffa.Jpeg

学生发展处李丽主任从学校前期开展的“学科+”腊八·粥全项目化学程周、“科技+”元宵节项目化学习中引出项目课程“在地化”思考,她反思作为目前只有低年级的新建校,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素养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链接各学科知识,真正设计出符合小学低龄段学生的项目。面对真实世界的项目式学习,低龄段学生也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他们主动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他们个性表达,像演说家一样交流;他们深度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课程教学处王洁主任分享了我校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的各项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包括围绕师德师风、粉笔字书写、个人课题撰写、论文撰写、教师微课制作、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青年教师成长专题、“积极心理”专项培训等培训全面助力教师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时,以“金陵好课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为契机,扎根实践,不断促进教师成长“在地化”。

二小保障服务处主任孟凡娥指出学校围绕“科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大阅读”课题等活动中心,鼓励教师们自主撰写并申报活动方案,极大调动教师主人翁意识,释放新教师的创造力。围绕共同的主题,二小内部出现多个项目化活动小组,激发学校内部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学校的行政部门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管理转为服务,舍得放权,给老师们自主决策,自主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部门干事李茜老师《种植圈的小idea》项目式活动进行了补充发言,主要从目前开展的活动以及对本项目的反思与展望进行了简要阐述。项目化活动在促进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责任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接下来如何将活动实践真正落实在学生的能力培养、认知提高、素养提升方面,需要教师们的深入思考,也需要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跨学科能力。

活动最后,任丽芳校长对一小二小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明确了学校课程与活动的“在地化”:核心内容与关键要素。她充分肯定了行政论坛的强度与深度,强调“在地化”项目落实时自我突破与创新点。一中江北一小二小必定协同共进,设计“在地化”、落实“在地化”、实践“在地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南京一中江北一小、二小扎根智慧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做出特色的学科课堂,开拓新的驿站。全体行政将依托"在地化"设计,共享前瞻目光,不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打印正文】